基隆港位於台灣本島之北端,在富貴角與鼻頭角中間。港之東、西、南三面層巒環抱,港口向西北開敞,而向西南灣入內港,成一長約2000公尺,寬約400公尺之狹長水道,兼具軍港、商港等多種功能,為北台灣的優良港灣。



「大船入港」是基隆港都最引人入勝的景點之一,熙來攘往的遊客,只要一看到巨型船艦的緩緩進出,無不駐足停留觀賞,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天然景緻,再加上全台國際港中,擁有獨一無二的「港區即市區」就是基隆港,處處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取勝。基隆港自建港迄今,舟楫蝟集、川流不息,一直伴隨著台灣經濟的奇蹟,因此看到基隆港都的繁盛,就等於目睹到「台灣的縮影」。

「基隆」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樣美麗又吸引人的基隆港,您不僅可以在岸上欣賞,也能乘著觀光遊艇,走一趟美麗的藍色公路,享受乘風破浪的快感,有不同的行程可供遊客選擇,您可以選擇來趟基隆的深度之旅,沿途可以看到大型的造船廠、港邊的貨櫃裝卸過程,另外也能觀賞光華塔美麗風情,更可順遊正濱漁港與基隆東西岸碼頭,享受愜意非凡的港都風情。



漫步在基隆港區內,經常可見到國際級豪華客輪、郵輪及國內外客貨輪在此停泊,而近年來,基隆港也已經開始轉型為結合觀光與親水性之港口,逐漸成為基隆一處新興且頗具浪漫氣息的旅遊景點。



基隆嶼又稱基隆杙,為日治時期基隆八景之一,稱為「杙峰聳翠」,距離基隆只有5公里,與棉花嶼,彭佳嶼,及花瓶嶼並為基隆外海四個火山島嶼。


從基隆,鄰近的北海岸,東北角海岸線上都可以看到她的面貌;這個長960公尺,寬400公尺,最高處約有海拔182公尺的小島,尖突的島嶼造型,是基隆外海最顯的地標。

基隆屬是一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島,本身是就一塊岩漿遇海水凝固而成的“火成岩”,在海浪及海風不斷的沖刷之下,形成了特別的斷崖海岸景觀,島嶼的四周皆為峭壁,幾無平地,並有許多的海蝕洞穴與岩礁,也因此有火山地質公園的美稱。




基隆屬其景緻也因陸上觀賞位置不同而改變,有人說她像是一條鯨魚,也有人說她像一頭犀牛,更因氣候變化而展現其多重的美感天晴氣朗時可見火山島之氣勢,晨昏時其隱約外形更顯神秘感飄渺由於受到基隆多雨環境與岩石風化影響,植被方面相當豐富,大多數為榕樹,並有野百合,金花石蒜,石板菜,女貞,防葵,萬年松,木槿等植物。

目前基隆市政府逐步复育百合,金花石蒜五,六月份為百合花季八至九月為金花石蒜花季,每年的這二個季節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但島上並其他大型的野生哺乳動物。

在基隆島頂上還有一座基隆嶼燈塔,其正確名稱應為“基隆島”燈塔,當初是為了彌補野柳燈桿與鼻頭角燈塔光程之不足而增設,興建於西元1980年,塔高12.3公尺,燈高189.3公尺(全台次高),光程13.8浬,為黑白相間垂直條紋,鋼筋混凝土建構之八角形塔身,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為發展觀光,基隆市政府興建有登山棧道,來回約需一個多小時。




正濱漁港位於和平島南方,是歷史悠久的老漁港,早在西元1934年年由日本人創造,日據時期為台灣第一大港,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是早期帶動基隆漁港興盛的主要功臣,台灣北部重要的遠洋漁業基地,而在漁船噸位逐漸增加之後,漁港水位不堪負荷。



現在雖然很少沒落,但仍保有樸實風貌,基隆市政府積極開發成為以假日休閒懷舊為正的漁碼頭,期待榮景將再現於此。

「基隆」的圖片搜尋結果

正濱漁港懷舊碼頭,曾經有一個稱為“民間美術號”的船隻停靠於此,是全台灣第一座海上美術館,而正濱漁港也曾經參加過基隆的海上龍舟賽,現場還安排了立蛋,園遊會及熱歌勁舞大賽等類似精彩活動,相當熱鬧,而不遠的和一路上天后宮,為乾隆時代創造的,其瑰麗莊嚴風貌亦值得一探。



和平島原名社寮島,位於基隆東北一禹,是基隆港的門戶,同時也是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亦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的所在地之一。此地早期原為凱達格蘭族的聚落,之後被列為軍事管制區,目前在沿海部份地區已開放設為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公園的遊憩重點,就是園區內重要的海蝕地形景觀,位在海岸線旁的奇岩巨石,因長期受迎風面海蝕及風蝕影響,造就了特殊的地形景觀,如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獅頭岩、熊頭岩等,最著名的則是「豆腐岩」和「萬人堆」(蕈狀石)地形景觀,各種不同的海蝕地形,是小朋友們戶外教學最喜歡來的地方,不僅可以真實看到課本上的圖片,也能實際的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除了瑰麗的地形外,露出地層的生物本體化石和生痕化石是和平島地質上的寶貝,腳下踩著幾十萬年的化石,都讓人感到相當興奮及新奇,另外,在海邊惡劣條件下生長的海濱植物,更是需要遊客停下腳步細細觀賞。

和平島公園內的海岸,有一處相當著名的歷史遺跡-「蕃字洞」,為基隆市少數僅存的西荷時期遺蹟,洞長20公尺,據說是荷蘭人於西元1668年撤離社寮島前,於洞內的所刻的文字。岩石屬於砂岩,緊鄰海邊,幾百年來受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洞內文字已風化剝落,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出端倪。

退潮的海蝕平台可讓人們赤腳戲水,並觀察各種不同的潮間帶生物,而奇岩怪石則是要好好發揮想像力,可以從中得到不少樂趣,如果玩累了走累了,就駐足停坐在海濱的岩石上,聆聽海浪拍岸濤聲,仔細聽聽大自然的聲音,讓身心都可以得到釋放,這樣子的體驗絕對令您回味無窮。



基隆市(臺灣話:Ke-lâng-chhī),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東北部,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古名「雞籠」,位於市中心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港都。人口36.9萬人(至2019年5月)。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做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移入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清廷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

日治時期,統治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對外交通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此後長期為臺灣首要的航運樞紐。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加上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1990年代以後轉型為臺北都會區重要之衛星都市。 

相關圖片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基隆古稱「雞籠」,此名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之後,鄭氏王朝在南臺灣打敗荷蘭人之後,也於1668年揮軍北上,將殘餘駐守在雞籠的荷蘭人驅離,至今在和平島還有荷蘭人臨走前所留下的「蕃字洞」遺跡。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國軍艦前來叩關;在英法聯軍之役之後的1863年,雞籠終於隨著臺灣開港而開放為貿易港。1867年12月18日發生臺灣史上罕見的嚴重海嘯,數百人被沖走喪生。1875年,雞籠正式設治,並取「基地昌隆」之意改名為基隆。 

相關圖片

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臺灣戰事(俗稱西仔反)爆發,法國軍隊曾多次攻佔基隆以作為封鎖中國大陸的跳板。中法戰爭結束後,臺灣於1885年建省,由同治中興名將劉銘傳擔任首位巡撫。當時因淡水港逐漸淤塞,劉銘傳計畫將港灣形勢優越但交通不便的基隆作為臺灣北部的主要門戶,以基隆為臺灣鐵路起點、著手於基隆港興築港口設施,並積極整頓臺灣第一座官方煤礦,但其計劃因甲午戰爭爆發而未能完全實行。 

進入日治時代後,日本將基隆建設為臺灣與日本內地的轉運樞紐,並從1899年開始到1935年進行了四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基隆成為一座軍、商、漁三用途的港埠,也是臺灣日治時代的第一大港。另一方面,由於周邊地區的礦業在日本的積極開發下逐漸發達,基隆也成為了臺灣礦產主要的輸出港口。港口貿易加上礦業的興盛,奠定基隆今日的都市基礎。1920年,臺北州基隆郡設立,並另劃市區部分設置基隆街(類似今日之「鎮」)。



1924年,基隆街升格為基隆市,為臺北州轄下的州轄市,乃基隆建市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40年,基隆市計有9.5萬人,僅次於臺北市32.8萬、臺南市14萬、高雄市12.7萬,為臺灣第四大城,其中市內就有2.3萬為內地人(日本人)。

日本人還實施「市區改正」,大幅重劃市區街廓,並積極整治市內河川。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基隆由於其主要物資吞吐港及海軍基地的地位,在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港區幾成廢墟。 

二戰結束,臺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基隆為日本人引揚歸國及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的主要出入點。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為影響最劇的地方之一。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基隆湧進大量國軍官兵與眷屬,並負責接收逃難臺灣的中國大陸移民,之後美軍開始駐紮,基隆也進入新的都市成長期,市區開始向周邊丘陵地帶外延。

基隆的礦工業經過復建後再度興盛,採煤業在1968年達到高峰;而基隆港因應臺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從1960年代開始進行了多次擴建,到1984年已名列世界第七大貨櫃港。 

「基隆」的圖片搜尋結果

1980年代以來,由於腹地過小、加上鄰近國家港口的競爭,基隆港的運輸量逐漸衰退,加上1970年代後礦業的沒落,連帶影響整個城市的競爭力;但另一方面,因為鄰近臺北,基隆市轉型成為臺北都會區主要衛星城市之一,而位處臺灣北部海岸線的中心位置,也促使基隆市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進入1990年代後,為了使基隆市從原本純粹的港口都市轉型,基隆市政府陸續推動多項都市更新計畫,冀望再度將基隆打造成臺灣的門戶都市;除此之外,亦有將基隆市併入臺北的構想。
 










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kco656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